眼下,全國秋冬種已接近尾聲,但農民對資金的需求依舊旺盛。記者從多地金融監管部門了解到,今年以來,各地金融機構持續加大對“三農”的資金支持,并通過更加全面的保險保障助力農民增收。
在湖南郴州,種植大戶王庭武在晚稻收割之后,把其中的三百畝地改種了蔬菜,以增加合作社的收入。這兩天,他的蔬菜大棚迎來了入冬后首次采收。

郴州市北湖區種植大戶 王庭武:我們現在的銷售渠道是以粵港澳為基礎,我們今天采收的菜,明天中午就可以到粵港澳大灣區的飯桌上。

王庭武告訴記者,現在他們不光種糧食、修農田、建大棚等可以申請貸款,搞經營、發展農村產業等也都有銀行的支持,而且大部分貸款都不需要抵押,靠信用就可以申請。

農業銀行湖南郴州分行行長 楊波:根據地方的特色,差異化地推出了蔬菜貸、民宿貸、水果貸,精準地服務特色客群,簡化流程,我們最快三天就可以完成審批放款。

記者從多地金融監管部門了解到,今年以來,各地普遍加大了對糧食生產等重點領域的貸款支持。

截至10月末,廣東金融監管局轄內糧食重點領域貸款余額1225億元,較年初增長15.7%;重慶糧食安全領域貸款余額414.92億元,同比增長36.63%。四川糧食重點領域貸款余額3277.71億元,較年初增長37.12%。

此外,各地還加大了保險對農業生產和農民增收的保障力度。重慶將三大主糧保險保障金額提升到1100元/畝,財政補貼比例最高85%,今年秋糧主產區政策性農業保險覆蓋率達100%;甘肅金融監管局要求保險機構將陰雨導致的糧食倒伏、減產、霉變等損失全面納入保險保障范圍,切實降低種糧主體生產經營風險。江蘇金融監管局督促農險經辦機構精準投保理賠,截至10月末全省秋糧承保面積4925萬畝。農業保險為全省農戶提供風險保障1966億元。
版權聲明:凡注明“來源:中國西藏網”或“中國西藏網文”的所有作品,版權歸高原(北京)文化傳播有限公司。任何媒體轉載、摘編、引用,須注明來源中國西藏網和署著作者名,否則將追究相關法律責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