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云南省迪慶藏族自治州,就業既是鞏固拓展脫貧攻堅成果的“壓艙石”,也是銜接鄉村振興的“傳動軸”。5年來,迪慶州人力資源和社會保障部門以“四個不摘”為遵循,以政策為翼、以品牌為媒、以服務為橋,走出了一條“勞務品牌提質+家門口就業擴容”的特色幫扶之路,讓萬千群眾在就業增收中收獲穩穩的幸福。

勞務品牌筑基:讓“手藝”變“收益” 讓“名氣”變“底氣”
5年來,迪慶州立足民族文化和生態資源優勢精心培育的5個勞務品牌,如今已成為群眾增收的“金字招牌”,每個品牌背后都沉淀著實實在在的就業成效。
在維西縣,“維西藥農”勞務品牌乘著中藥材產業發展的東風茁壯成長。當地以政府補貼性技能培訓為支撐,聚焦秦艽、木香等道地藥材種植技術,累計開展脫貧勞動力技能培訓7.71萬人次,其中中藥材種植相關培訓覆蓋數千人次。依托“企業+合作社+農戶”的“雙綁”機制,全縣8272戶脫貧戶、1107戶防止返貧監測對象全部綁定農業經營主體,3.2萬戶農戶參與中藥材種植,種植面積達9.9萬畝,2023年、2024年全縣中藥材銷售額連續突破千萬元,通過土地流轉、務工增收等方式帶動5000多戶農戶年均增收4000元以上,真正實現了“一株藥材富一方百姓”。
香格里拉市尼西鄉的尼西黑陶匠人勞務品牌,則讓非遺技藝成為致富良方。在人社部門技能培訓補貼和就業幫扶政策支持下,當地黑陶匠人成立合作社,采取“公司+合作社+農戶”模式,將122戶村民納入產業發展體系。通過外出學習、聘請名師指導,黑陶產品從傳統器皿拓展到茶具、裝飾用品等100多個品種,借助電商直播吸引30多萬粉絲,2024年全村黑陶銷售額超500萬元,帶動農戶年均增收約3萬元,最高達10萬元?!耙郧白龊谔罩皇鞘炙噦鞒?,現在有了政府的扶持和品牌背書,不僅不愁賣,還能帶動鄉親們一起賺錢。”黑陶合作社負責人拉茸批初感慨道。
德欽縣的奔子欄手作師勞務品牌同樣煥發勃勃生機。省級非遺代表性傳承人卓瑪拉姆創辦的服飾工坊,在人社部門就業見習崗位開發政策支持下,為197個村(社區)提供了技能實踐平臺。如今,工坊由卓瑪拉姆的兒媳此里取追接手,通過“傳統技藝+電商直播”模式,將藏式紋樣解構重組,開發出文創包袋、飾品等暢銷產品,長期帶動200多人次在家門口務工,既傳承了民族文化,又實現了人均月增收2000元以上的目標。此外,“梅里巧手”“傈鄉蘭匠”等品牌還通過技能培訓與市場對接,讓留守婦女、返鄉青年等群體靠手藝站穩腳跟,累計帶動就業超萬人次。

.
家門口就業:讓“近”享便利,讓“穩”有保障
“以前想掙錢得去外地,現在在家門口的零工市場找活干,既能照顧老人、孩子,收入也不比外出打工少。”香格里拉市建塘鎮村民扎西的話道出了迪慶州群眾對就近就業的期盼與滿足。這背后是迪慶州“四位一體”公共就業服務體系的堅實支撐。
迪慶州人社部門累計建成3個“幸福里”社區、4個零工市場,其中州級零工市場被認定為省級零工市場,總面積達1500平方米,通過“線上+線下”模式,累計推薦就業崗位0.6萬個,服務各類零工1.1萬人次。零工市場不僅提供崗位對接,還配套技能培訓、權益維護等“一站式”服務,求職者可通過抖音官方賬號、微信客服號快速匹配崗位,真正實現“求職不用跑,崗位送上門”。同時,全州建設3個人力資源市場、16個人力資源分市場,在197個村(社區)開發就業見習崗位,初步形成以縣級公共就業服務為核心,覆蓋鄉、村的就業服務網絡,讓群眾“步行十分鐘就能找到就業服務”。
就業幫扶車間和公益性崗位則為困難群體筑牢就業底線。全州動態管理的44家就業幫扶車間累計吸納就業8415人次,其中,脫貧勞動力(含監測對象)3103人次,人社部門累計兌現獎補資金1019.76萬元。2021年以來,每年安置鄉村公益性崗位規模均保持在5000個以上,截至2025年10月已安置5456人,累計兌現補貼2.4億元。這些崗位涵蓋生態保護、人居環境提升等領域,讓“無法離鄉、無業可扶”的困難群眾實現“一人就業、全家穩收”。
創新培訓模式為就近就業賦能增效。針對本地產業需求,迪慶州開展“訂單式”培訓,2023年以來,圍繞消防支隊崗位需求組織農村勞動力、離校未就業高校畢業生開展電工、汽車維修等崗前培訓,學員考核合格后直接上崗,實現“結訓即就業”。面對新就業趨勢開展7個電商運營培訓班,培訓522人次,幫助群眾掌握直播帶貨、自媒體運營技能,讓高原特產通過網絡走向全國。5年來,全州累計開展“春風行動”“百日千萬招聘”等線上線下招聘會1214場次,引入1600多家企業參與,發布崗位26.32萬個,僅2025年,舉辦111場次招聘會,覆蓋29個鄉鎮,讓群眾在家門口就能找到心儀的崗位。

政策托底+協作賦能:讓就業之路越走越寬
“就業是最基本的民生,我們始終堅持以人民為中心的發展思想,通過政策賦能、協作搭橋、服務提質,讓每個有就業意愿的群眾都能有崗位、有收入、有尊嚴?!敝萑松缇志珠L楊德壽表示。5年來,迪慶州不斷健全就業政策體系,出臺《迪慶州關于加強就業幫扶鞏固拓展脫貧攻堅成果助力鄉村振興工作的通知》等文件,落實就業培訓補貼、跨省務工交通補助等多項政策。2021年以來,迪慶州累計爭取中央就業補助資金46426萬元,實施滬滇勞務協作項目資金1000萬元,為就業幫扶提供堅實保障。
滬滇勞務協作成為省外就業的重要橋梁。迪慶州與上海市閔行區、寶山區、嘉定區人社部門深化合作,每年派出穩崗拓崗工作組赴省外對接,5年來,累計派出15個工作組,對接省內外人社部門39家,設立5個駐外勞務工作站,收集崗位超4000個。通過“點對點”務工專車、專機等方式,組織農村勞動力省外轉移就業,讓群眾在省外也能穩定就業、增收致富。
在社會保障方面,迪慶州抓實困難群體養老保險幫扶,建立動態管理臺賬,與民政、殘聯等部門聯動協作,實現困難群體參保代繳動態清零。2021年至2024年,累計為109269名困難群體代繳城鄉居民養老保險費1335.98萬元,代繳率100%。2025年,已為11410名困難群眾代繳138.77萬元,真正實現困有所扶、老有所養。
從“勞務品牌”的精耕細作到“家門口就業”的全面覆蓋,從政策托底到協作賦能,迪慶州人社部門用實干架起就業幫扶的“連心橋”。未來,全州人社部門將深入貫徹落實黨的二十屆四中全會精神,提高就業服務水平和質量,讓雪域高原的就業之路越走越寬,為鄉村振興注入源源不斷的動力。
版權聲明:凡注明“來源:中國西藏網”或“中國西藏網文”的所有作品,版權歸高原(北京)文化傳播有限公司。任何媒體轉載、摘編、引用,須注明來源中國西藏網和署著作者名,否則將追究相關法律責任。